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对标国际先进,优化营商环境
>
改革成果
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二十)——重庆获得信贷持续发力 五大措施服务中小微企业
为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决策部署,重庆市着力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切实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一、建机制。2020年,人行重庆营管部、市金融监管局等十六部门联合出台了《重庆市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实施意见》,建立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机制。《意见》涵盖“40条”具体措施,推动市区县联动,聚焦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难点痛点,发挥财政、产业等政策与金融政策合力,保障政策落地。
二、强基础。全面推进“渝融通”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建设,依托政务服务大厅,整合行政窗口资源,组织银行轮流值班,发挥市场各方合力,为市场主体提供金融政策、信贷产品咨询与服务。同时,开发“渝融通”融资对接二维码,便利企业线上提交融资申请;建设“银企直通车”系统,通过人民银行与银行间的金融城域网搭建银企对接桥梁,确保企业信息传输安全、银行对接高效可监督。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共建成首贷续贷中心32个。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市“渝融通”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累计发放贷款18.19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74%。
三、树根本。在渝金融管理部门推动建立敢贷愿贷会贷长效机制,指导金融机构对普惠小微贷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50个基点以上,提升考核权重至10%以上。加大线上贷款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开发推广。推动金融机构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强化银税互动合作,进一步提升线上金融服务质效,全市普惠小微线上贷款较去年同期翻番。
四、强创新。一是大力推广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与市政府采购平台进行对接,缓解中小微企业因缺乏足值抵押物导致的融资难题。二是推动动产担保统一登记试点工作,有效解决了动产担保权益登记分散、登记规则不统一问题,大幅提高了动产担保登记效率,为我国建立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同时,以试点工作为契机,利用登记系统破除生猪活体抵押权归属难题,创新生猪抵押贷款模式。2020年,重庆全辖累计办理四类财产抵押登记2418笔,有效提升了“获得信贷”便利度。三是出台《关于印发重庆市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对于重整成功的企业可依据重整计划裁定书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公开重整计划,并按重整后的债权债务关系展示信贷记录,帮助企业重建信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五、重宣传。推进金融宣传进企业,助力企业纾困。组织金融机构深入上万家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宣传普及疫情期间征信权益保护政策、推介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获得信贷”培训,累计培训各区县政府、金融工作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企业等逾6000人次,帮助中小微企业树立诚信理念,提升获得信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