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银保监局:
经认真研究,现将《坚持差异化监管支持我市民营银行科技金融创新》(第0868号提案)的协办意见送上,供你们答复委员时参考。
近年来,我市依托智能银行、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移动金融等金融主体的发展,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创新与大数据系统建设,提升了金融业务效率,改善了金融服务质量,促进了社会融资需求。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出台了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条”措施,加强供需两侧对接,指导企业提升融资能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二是优化机构设置。引导银行网点布局下沉,完善小微服务网络,全市共设立38家村镇银行、50家小微专营支行、220余家社区支行。推动我市设立中西部地区首家民营银行—富民银行。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应急转贷机制,推动银行机构积极对接政府转贷应急基金。四是推进产品创新。推进企业信贷产品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五是规范金融服务收费行为。引导金融机构降低担保费率,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减费让利。
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创新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依托本地城商行大力发展智能银行。重庆银行在全行网点推广智能排队机、电子回单机、自助填单机等智能化设备,并成为重庆法人银行中首家引入人脸识别交叉验证技术的机构。积极推动重庆农商行成为银监会“直销银行试点”,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注重金融科技融合,通过线上金融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服务边际成本。重庆三峡银行推出了“三峡付”移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在强化风控体系基础上,推出符合互联网市场的创新产品。富民银行自主设计完成的同城双活中心已顺利投产,重要业务系统容灾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业务连续性保障水平跨越式提升,极大缩短了故障场景下应急处置恢复时间,实现了“业务不停摆,数据不丢失”的技术保障。二是基于大数据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2018年成立的物流金融公司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建设大数据系统。其引入国内领先的大数据风控、区块链和系统安全等合作伙伴,高标准建设IT系统,加快与人行、工商、海关、交通等政府部门、智慧物流公共平台和银行实现系统对接与数据共享,高标准建设动产质押登记信息服务和业务运营平台,探索大数据风控和金融科技应用。富民银行积极探索人脸识别、活体认证、设备指纹和微表情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客户识别能力。三是依托智慧金融加快消费金融。目前,我市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已初步建成大数据系统。通过整合自有和外部的多种数据信息,开发基于互联网与大数据的金融客户风险识别和信用决策评估体系,其中数据收集能力、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和挖掘能力都在逐步提高。四是打造移动金融平台促进普惠金融。目前,已推动交开投集团旗下通卡支付公司牵头成立重庆移动金融公司。打造移动金融平台并与人总行系统成功对接,拟将城市居民的公交卡、银行卡及身份认证等安全合并、统一管理。城市居民可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享受购物、交通、生活缴费、互联网理财等一站式服务,推进普惠金融。五是加强对智能企业的投融资服务。近年来,我局大力支持智能企业通过发行债券、上市挂牌、基金投资、担保等实现融资。其中已有14家信息系统相关类企业挂牌新三板,未来将加大力度做好对智能企业的投融资服务。
下一步,我局将密切配合贵单位,以科技金融创新为抓手,积极推动我市银行业机构加快发展。一是创新工作机制。抓好政银企三端协同发力,每季度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二是搭建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建立银行、担保、保险参与贷款风险共担机制,对小微贷款损失额按比例进行分担。三是用好用活科技企业投融资路演中心。通过路演中心,聚集优质项目、金融人才、投资机构等资源,汇集境内外交易所、银行、券商等大中型金融机构,实现科技企业和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促进企业融资。四是大力推动高新区科技企业投融资平台建设。该平台主要由征信系统和金融创新联盟两部分构成。征信平台以化解企业与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目标;金融创新联盟成员包括数百家银行机构、股权投资机构、证券机构、担保机构等单位,实现企业与机构互通,促进技术与资金的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
此函。
联 系 人:吕军
联系电话:67572086
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19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