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11500000MB16594724/2020-00778 [ 发文字号 ]渝金议〔2020〕21号 [ 发布机构 ]重庆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 成文日期 ]2020-12-11 [ 发布日期 ]2020-12-11 [ 体裁分类 ]政协提案办理 [ 有效性 ]

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0554号提案的复函

温涛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加快普惠金融改革创新的建议》(第0554号提案)收悉。我局对此十分重视,并市财政局、重庆银保监局、人行重庆营管部、市通信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大数据发展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结合工作开展情况,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我市普惠金融建设成效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普惠金融政策要求,我市普惠金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基础金融服务显著增强。金融机构下沉服务网点,优先在基础金融空白的贫困地区新设网点或开展服务,推动现有网点升级。目前全市38个区县、795个乡镇和7720个行政村做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提前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目标。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成效。截至2019年底,已建立的“重庆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集农户信息152.5万户,采集农村经济组织1896个,收集信息600万余条。30个区县出台“信用创建”工作相关文件,截至2019年底,已评定信用村(镇)691个。

(三)便民金融服务功能不断优化。截至2019年底,我市农村地区ATM1.02万台,POS12.63万台,除ATMPOS机外其他自助服务终端3076台。全市农村地区拥有助农取款服务点12188个,实现助农取款服务行政村全服务,村均拥有量1.37个,其中2060个服务点还加载了电商功能,丰富了农村便民金融服务内容和场景。

(四)涉农信贷投放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5790.33亿元,同比增长7.62%;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4.37亿元,贷款余额50.46亿元,贫困户获贷率42.42%;农业保险保额突破480亿元,实现两年倍增计划;涉农融资担保在保余额219.9亿元,完成各类型融资担保放款47.89亿元、12366个项目。

二、普惠金融工作措施

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存在普惠金融产品与市场契合度不够、征信体系不完善、普惠金融村级平台公共属性缺乏、农业保险支持力度不够、风险分担机制有待建立等问题,我市通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努力做到金融服务全覆盖,切实提高普惠金融发挥效能。

(一)加大普惠金融投入和创新力度,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一是加大信贷投入力度。积极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向三农领域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力度。二是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引导涉农银行认真研究农业生产特点,根据不同品种、周期和资金需求,推出各类涉农信贷产品。三是以金融科技推动普惠金融发展。2019年我市建设的“渝快融”平台汇聚了企业投资、招投标、社保、不动产、水电气等企业特征数据,实现了“涉企数据一库出”。截至2019年底,“渝快融”平台累计服务企业20.2万家,服务融资资金约180亿元。

(二)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9年底,我市新建4G基站超过4.7万个,新建光纤端口164.8万个,其中农村4G基站6470个,建设农村光纤端口21万个,基本实现191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光纤和4G网络覆盖,全市行政村通光纤率达到100%。二是建成金融领域征信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已建成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用重庆”信息应用平台和“渝快融”平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集企业的基本信息、信贷业务信息,并在市级层面实现了环保、公积金等信息的集中采集;“信用重庆”信息应用平台和“渝快融”平台实现政府信息的数据共享和融资数据的互通,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信息服务支持。

(三)优化普惠金融村级服务平台建设。2019年我市坚持普惠金融“服务到村,帮扶到户,惠及到人”的发展理念,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打造具有示范和带动效应的“特色鲜明,普遍享有,惠及民生”的普惠金融基地推进模式,并在巫溪、城口、秀山等地开展试点。一是确定基地建设标准,通过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鼓励银行机构“背包下乡”将机构和业务下沉,实现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向落后地区延伸,推动普惠金融基地落地,具体以“1+2+N”(即1个基地、金融综合服务示范站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金融知识宣传站、N个行动计划)模式。二是整合金融服务内容。普惠金融基地整合了助农取款、残损币兑换和零钞兑换、贷前调查、咨询投诉、金融知识宣传等服务,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金融服务。

(四)加强农业保险“扶贫”“支农”力度。一是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扩面、提标、增品”为核心,加大农险产品开发与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力度,积极推进传统农险、特色农险、收益保险,构建多层次、多品种的农业保险体系。2019年,我市现有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近40个,保险金额累计达到643.5亿元(含公益林、商品林),参保农户130万户(次),已决赔款6.02亿元,受益农户64万户(次) 。二是深入开展扶贫保险。近年来,为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引导保险公司推出“扶危济困”多项举措,做好保险产品与困难人群的需求对接,确保贫困户得到便捷的保险产品。

(五)引导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一是整合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构建专注支农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截至2019年底,市农业担保公司已与全市30个区县、3个镇乡共建风险保证金2.34亿元;与3个区县共建创业股权投资引导资金5875万元,多措并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长期资金的需求同时,助推辖区内农业产业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再担保作用。将传统银担合作中由单个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点对点”、自下而上的合作模式,转变为再担保与银行“体系对体系”、自上而下的整体合作模式,并将再担保嵌入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由其对再担保体系内成员优先承担风险分担责任,将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变为担保机构、再担保分别承担一定比例,提高体系内担保机构议价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推广借鉴北京、安徽、广东等地模式,建立“先代偿后补贴”的代偿补偿机制,由特定机构先补偿,再由其向财政申请补贴,能够缓解担保机构资金、财政支出的双重压力。四是探索建立政府与担保机构共建风险资金池机制。强化各级政府在项目推荐、风险管控和风险分担的责任意识,缓解担保机构代偿压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意愿。五是建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补偿机制实施以来引导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三农”信贷逾1500亿元。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继续加快金融科技发展。继续推进“渝快融”平台建设,深化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集中存储、共享交换和统一调度。二是继续加快乡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网络提速降费工作,深化电信普遍服务。三是继续打造乡村金融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农村普惠金融基地范围,提升农村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扶贫产业企业产供销提供网银、移动机具等结算服务,为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电商平台提供网络支付,促进支付服务发展成为助农富农的金融先导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推手。四是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摊机制。继续增强市级国有政策性担保支农功能,用足资本金放大倍数,用好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功能,做实做大支农担保贷款主渠道。五是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便捷金融服务。增强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根植于当地实际情况与产业特色,实现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多样性与实用性。加强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在县域农村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下沉。

感谢您对我市金融工作给予的关注和支持。此复函已经我局负责人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人:王灿

联系电话:67572085

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061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