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登权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重庆设立证券交易所的建议》(第0602号)收悉。经与相关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交易所是金融发展工作的重要基础设施,成功设立交易所对于重庆建立西部国际金融中心和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有着重要意义。前期,我局对设立交易场所开展探索研究,近年来也在加快企业上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和激发消费潜力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改善。具体情况如下。
一、关于设立证券交易所
(一)关于设立证券交易所与上市公司数量的关系。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领跑者,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明显。截至2021年1月末,全国上市公司共有4186家,其中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上市1813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上市2373家。从全国各辖区上市公司数量分布来看,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及东部经济发达省份(见下表)。证券交易所对所在地资本化确有助益,但综合来看,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可能主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更为相关。
辖区 |
上交所(家) |
占比 |
深交所(家) |
占比 |
合计(家) |
浙江 |
252 |
13.90% |
275 |
11.59% |
527 |
江苏 |
239 |
13.18% |
252 |
10.62% |
491 |
北京 |
185 |
10.20% |
198 |
8.34% |
383 |
广东(不含深圳) |
77 |
4.25% |
270 |
11.38% |
347 |
上海 |
261 |
14.40% |
85 |
3.58% |
346 |
深圳 |
41 |
2.26% |
295 |
12.43% |
336 |
合计 |
1055 |
58.19% |
1375 |
57.94% |
2430 |
注:以上数据根据互联网资料整理。
(二)关于设立证券交易所的现行政策依据。
新《证券法》第96条规定,“证券交易所、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证券交易所、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的设立、变更和解散由国务院决定。”
《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2011〕38号)指出,证券和期货交易更是具有特殊的金融属性和风险属性,直接关系到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在经批准的特定交易场所,遵循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进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明确了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应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需求、配套条件和监管能力,统筹研究论证各类交易场所的数量规模、结构布局和区域分布,审慎批设交易场所,推动现有交易场所撤并整合,严控交易场所数量,完善监管制度安排,切实服务实体经济,避免脱实向虚和重复建设。
前期,我局会同重庆证监局等部门结合我市金融环境、资源禀赋、产业需求、配套条件和监管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对设立证券交易所进行了统筹论证。
二、关于加快我市企业上市工作
虽然设立证券交易所任重道远,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并将上市工作纳入区县考核,全市相关部门、区县政府更是形成组合拳,深入实施提升证券化水平行动计划,持续在政策体系、资源储备、宣传培训和精准服务等方面集中发力,全市上市公司新增家数逐年提升,企业上市步伐明显提速。去年,我市新增6家IPO上市公司,过会待发3家,新增报会排队企业3家,新增辅导备案企业13家、创历年新高,实现首发及再融资279.38亿元、同比增长93.5%。
一是凝聚全市合力。市政府7月27日、9月9日和10月30日召开3次常务会专题研究上市工作,听取我局关于企业上市工作情况的汇报,录制了“经济证券化”展示视频在市政府常务会前汇报播放,邀请交易所领导为全市政府系统干部开展上市专题培训,各区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全市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合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推动38个区县组建由区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上市工作专班,专题研究、专项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圆满完成2019年22个区县的经济证券化考核,将再融资工作纳入区县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谋划出台2020年的考核细则。会同市财政局加大对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财税奖补力度,全年奖补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10户、3496万元。
三是定期协调督办。按月召开市领导参加的企业上市协调会议,逐家听取重点企业反馈上市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区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及时回应,今年共解决40家企业的上市核心难题。及时办理望变电气、江电电力等企业历史沿革确认,花大气协调解决溯联塑胶、隆畅旅游与中介机构的分歧,分片区走访拟上市重点企业50余家。
四是营造浓厚氛围。升级沪深交易所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市开展“提升经济证券化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增活力”等宣传活动,印制3000份《企业上市操作手册》,组织上市公司与拟上市公司开展对接沙龙、重庆资本市场服务周、证监会资本市场学院专题培训班等活动,实现了重点拟上市企业、区县金融干部的全覆盖。编写5期《企业上市动态专报》定期报送市领导,加强企业上市工作交流。
三、关于多方面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大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目前,我市正在以科学城为中心打造科技“硬环境”。拟在西部(重庆)科学城金凤片区集中力量建设约100平方公里的综合性科学中心。重点打造“科教创新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区”“总部研发及创新转化区”三个片区,加快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国家级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同时,深化川渝协同创新合作,加强与西部(成都)科学城、成都高新区等互动,联合开展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
二是大力推进科技金融服务。目前我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已经初步形成全周期、多元化的体系,在投科技创新企业规模占比4年内增长了3.56%。我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全市近半银行制定专门政策、成立专门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科研贷”等科技创新信贷产品不断推出。先后出台《金融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创设OTC科创板,举办首届国际创投大会,开展了一系列投融资对接活动。
三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我市对标京沪先进经验等高对接、全面吸纳,按“等高对接、全面吸纳”要求,推动补齐政策短板。市级层面围绕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出台总体优化方案10个、配套政策措施107个,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持企业跨区域发展,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进一步发挥了重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激发消费潜力。市政府第13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培育发展“巴渝新消费”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的若干措施》,提出要推动消费供给升级,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加强消费新模式创新应用,提质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会展经济,丰富夜间经济、社交电商等消费新场景,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推动零售餐饮、汽车、家电等消费品更新升级,高水平建设国际性消费集聚区,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究相关工作,关注国务院关于证券交易所的法律法规,并适时向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汇报争取。同时,我们将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上市工作措施,为城市资本化进程作更多的努力。
此答复函已经阮路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金融工作局
2021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