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11500000MB16594724/2021-00143 [ 发文字号 ]渝金议〔2021〕15号 [ 发布机构 ]重庆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 成文日期 ]2021-05-24 [ 发布日期 ]2021-05-24 [ 体裁分类 ]人大建议办理 [ 有效性 ]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20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戴季宁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推进重庆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120号)收悉。经与人行重庆营管部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及调研基本情况

为高质量办好提案,我们特将本项提案主动申报重点督办提案办理,在原有4家协办单位基础上,申请增加了重庆证监局、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财政局、两江新区为协办单位。办理期间,我局及驻渝金融监管部门认真梳理了本行业系统近年金融数字化发展等相关情况,其余协办单位也结合工作职能及时提供了协办意见,并就下步推进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同时,在走访调研(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重庆口岸产融大数据公司等金融科技企业基础上,分期分批组织工作人员和批设的金融科技公司与国家发改委财经司、中国小贷协会、浙江省银保监局、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华能智慧能源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等围绕金融科技应用发展相关课题进行多次研讨交流。

31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专题调研我市金融发展,走访(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等金融机构。针对金融科技提出加强产学研合作、做优做强产业、加快金融核心区建设,加大科技创新、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金融业态、金融服务、强化金融科技监管等具体要求。

二、当前重庆金融业概况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不断拓展金融产业规模、健全产品市场体系、扩大金融开放水平、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应用与拓展,全市金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一)金融业规模处于西部前列。2020年,全市金融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年金融业增加值2212.8亿元、增长3.9%、占GDP比重为8.9%,行业资产规模6.7万亿元、增长10.7%,贡献税收增长2.8%、占全市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8101亿元、同比增长2131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29万亿元、4.19万亿元,同比增长8.5%13.1%,存贷比97.7%;实现保费收入988亿元、同比增长7.8%,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48.8亿元、同比增长28.8%

(二)金融机构牌照门类齐全。重庆基本实现了银行、证券、保险、新型金融等20余类机构牌照的全覆盖,工行票据营业部、交行信用卡中心、中信银行国际业务运营中心等一批区域性、功能性总部相继设立,机构牌照在西部最为齐全。截至2020年末,全市有各类银行机构109家、证券机构288家、保险机构61家,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873家,增加42家。重庆的银行、保险业法人机构数量排名西部第一,互联网小贷、消费金融领域发展处于全国前列,多元多层多样的金融机构体系已经基本成型,整体产业基础较为扎实。

(三)产品市场体系比较健全。全市现有各类要素市场15家,其中,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是西部地区2个重要的全国性交易场所。全市基于“银税互动”、知识价值、商业价值等开发了一系列信贷产品,推出40多个农业保险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ABS)规模西部第一。从金融产品业态上看,重庆的金融创新活动在西部地区一直处于较为活跃状态。

(四)金融开放态势总体向好。重庆依托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累计获批133项开放政策,率先在中西部地区突破跨境融资担保、外债切块管理等多项政策创新,创新政策加速聚集。累计实现跨境融资超130亿美元,跨境REITs、跨境资产转让率先在西部取得突破,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等5项创新被商务部纳入“自贸试验区最佳案例”并向全国推广,多层次跨境融资通道基本建立。中新金融峰会已打造成为西部金融开放创新高端对话平台、重庆与新加坡乃至整个东盟金融行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2020年签约47个重大项目,协议金额744亿元。

(五)金融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成立金融工作领导小组,联动金融委机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顺利收官,重点任务全部完成,48项关键指标好转。全市银行业不良率、小贷不良率、融资担保代偿率分别为1.48%9.43%1.80%,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全国金融低风险地区域。率先在全国搭建“1+6”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依托债委会机制,“一企一策”稳妥化解重点企业债务和信用风险。出台《重庆市涉非风险处置“一事一案一专班”工作指引》,非法集资发案量连续6年下降,案件存量连续3年减少,处非工作连续四年全国排名第一等次,持续压降P2P网贷存量风险,P2P网贷机构全部出清。

三、近年重庆金融科技发展工作推进情况

(一)积极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政策支持体系。重庆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战略行动计划,金融领域积极进取,2018年以来,先后被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委确定为全国金融科技创新应用、金融标准创新建设以及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城市,金融科技发展获得国家专项政策强力支持。工作推进中坚持规制先行,出台《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金融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若干措施》,配套制定《重庆市金融机构落户奖励办法》,指导渝中区、江北区、两江新区、高新区等金融和科技核心功能区分别制定了扶持金融科技应用发展的专项措施和办法,建立了重庆市金融科技发展协调工作机制,部分细分行业(领域)进一步制定了《监管数据管理指引》等规范性文件及40余个监管文件,为金融科技应用发展进一步厚植了政策土壤。

(二)扎实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试点。201910月获批试点以来,相关市级部门加强协作,落实定期督导机制,扎实推进应用项目试点,截至目前,全市26项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项目已经全部上线运行,其中银行机构网点整体智能化率超过60%。试点期间,全市金融机构积极推进基于“ABCDI”(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及其它分布式、云平台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和产品创新,上线“好企贷”“税易贷”“结算贷”等百余款智慧化产品,“便捷支付”、“线上开户”等金融科技应用涵盖税务、商超和政府采购等数十种场景和平台,与政务民生服务实现良性互促,“非接触式”金融服务为打好疫情防控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在促进数据资源融合应用、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等重点任务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既有效满足了量大面广的金融需求,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也有力促进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三)大力推进新兴金融业态发展。持续加大金融科技市场主体引育力度,引进蚂蚁、吉利盛宝等一批金融科技总部型企业落户重庆,两江新区“江北嘴金融科技港”现已吸引和汇聚20多家金融科技企业入驻,金融科技产业聚集区初具雏形。先后培育马上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等代表性企业,支持阿里、百度、海尔等行业龙头陆续在渝设立网络小贷公司,目前总量达52家,注册资本673.6亿元,互联网小贷、消费金融发展均处于全国前列,这些新兴金融业态进一步完善了重庆的金融市场结构,促成了重庆金融新的发展格局。

(四)不断完善金融科技发展基础设施。利用中(国)新(加坡)金融峰会平台,持续开展“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论坛”、“中新金融科技合作展望对话”等活动,挂牌成立中新金融科技联盟,积极推进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建设,成功搭建起与新加坡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跨境金融科技合作平台。在人民银行总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支持指导下,获批在渝设立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中心在20201010日挂牌成立,定位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将有利于促进金融科技及创新业态的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为全市金融科技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银行保险机构与市级部门间的金融专网和重庆市地方金融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正有序推进,将进一步搭建起全市金融共享交互平台和金融数据信息交互中枢,推动金融业务和金融科技的高度融合,丰富“智慧金融之城”内涵。

(五)积极争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2020426日获得人民银行总行批复,同意在重庆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相关职能部门积极编制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及时开展试点项目征集、辅导和审核工作,努力推动此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在重庆的运用和落地,目前首批5项试点项目已经完成公示并对外提供服务,第二批试点项目的辅导工作正在持续推进过程中,对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规范和牵引作用已初步显现。

(六)不断夯实金融科技发展基础支撑。一是人才工作形成体系,2020年评定包括金融科技在内的首批金融英才10名,引进“鸿雁计划”金融人才34名,占全市引进高端人才的11%,同时推进人才保障服务“一站式”平台建设,得到广泛好评。市内多所高校获批开设金融科技专业,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主阵地得到加强。二是市区(县)两级财政支持金融科技重点项目、重要基础设施保持连续性,在最高800万元的上市奖励基础上,出台股权投资奖励新政,激励社会资本加大对我市科技创新企业的股权投资力度。三是“人工智能金融服务系统研发及应用示范”、“大数据驱动的金融风控智能服务云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等一批科技项目和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智慧金融与大数据分析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建设稳妥推进,金融科技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不断加强。四是金融科技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工作和股权融资渠道不断拓展,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211季度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重庆初创科技型企业32家,累计投资本金5.74亿元,其中注册地在重庆的私募基金投资重庆初创科技型企业27家,累计投资本金4.84亿元。

总的看,近年重庆在推进金融科技发展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金融科技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除面临竞争、技术、资金政策等一般壁垒外,正如您在建议提案中所指出的,当前重庆在关联产业、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监管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需要我们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领域关键技术应用加快落地、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监管科技体系加快完善的趋势更加明显,推进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既是我市推进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和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抓手。结合您的建议和工作调研情况,我们将坚持科技赋能、守正创新,着力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持续优化制度机制保障。认真贯彻国家《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结合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试点验收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深入推进,继续做好专项支持政策的衔接转化和拓展运用。围绕落实我市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做法,在底层技术研发、金融科技高新企业准入管理、场景应用和市场主体培育等细分环节和领域加强制度创新与设计,参考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结合实际情况扬长避短进一步研究制定和细化落实措施,建立完善金融科技企业协调管理机制,加强我市金融科技发展规制建设和工作联动。

(二)切实强化专业人才支撑。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进一步支持市内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学科建设,积极推进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认证体系建设,扩大企业所需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规模。适度扩大“重庆英才计划”“鸿雁计划”金融人才规模,着力引进一批金融科技领军人才,构建国际化、高层次金融科技人才储备库。依托重庆市金融学会,联合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加强金融科技课题研究、学术研讨,打造高水准金融科技人才智库。发挥我市作为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永久举办地、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和重庆国际人才洽谈会等平台优势,为重庆金融科技产业人才搭建交流平台。

(三)扎实抓好金融科技产业市场主体培育。结合相关区(县)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金融科技产业空间布局,围绕“新金融”,在江北嘴金融核心区、解放碑、长嘉汇等CBD商务区打造“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等金融科技应用服务核心区。围绕“新技术”,依托“中国科学城(西部)”、“中国智谷(重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园区科技、智力和金融要素资源,建设硬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等金融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形成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创新集群。加大招引力度,通过财政补贴、资金贴息、纳税返还等方式,实行差异化激励政策,吸引优质金融科技市场主体落户。积极协助在渝金融科技龙头企业申请数字征信、智能投顾等新型金融牌照,建立“科技+牌照”优势。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多种方式筹集资金,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金融科技企业挂牌上市,引导各类投资基金,对金融科技领域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研发试验给予更好服务。构建涵盖底层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企业孵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做强做优金融科技产业企业。

(四)积极拓展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空间。围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成渝共建双城经济圈、发展绿色金融、深化中新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等重点领域,推动金融服务模式升级、流程再造和数字普惠实现,加快全市金融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和满意度显著提升,支持成渝在金融科技领域加强区域合作和跨区域开展服务,不断拓展金融科技应用场景需求。引导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加快信息系统迭代升级,提升金融科技服务效能,积极探索在线产业链金融、金融数据综合应用发展路径,推动设立西部数据交易中心,助力更多数字金融新业态涌现,不断拓展金融科技业务边界。按照“一企一策”、事项清单化方式,支持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加快认证资质申请、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工作,积极对接金融市场主体,协助宣介和开展业务,充分发挥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在推动金融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五)推动监管沙盒机制更具包容性。在中国人民银行统筹指导下,继续开展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积极构建并用好重庆特色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机制,持续完善金融科技创新试错容错和风险监控规则,为金融科技创新产品、服务、模式设置柔性的发展空间,包容合理创新。在依法合规、确保安全及做好金融消费者保护前提下,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科技市场主体进盒试点,积极帮助更多科技企业对接持牌金融机构获得应用场景支持,丰富申报主体,鼓励出盒后的试点项目向国内其他地区或境外推广,把更多金融科技项目做活做好。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这些工作举措,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重庆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

此答复函已经阮路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金融工作局

202152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