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市第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0121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蒋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全市统一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服务全市“整体智治”的建议》(第0121号)收悉。经与市大数据发展局、重庆银保监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总体概况
近年来,我市有关部门和区县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为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先后建设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如“渝快融”“金渝网”“信易贷·渝惠融”“渝企金服”等市级平台和“巴巴实”“高新金服”“垫小二”“渝中融”等区县平台。同时,通过重庆市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充分发挥政务数据对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为上述市级金融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丰富了金融服务平台场景开放和应用,促进了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提升了全市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便利度和获得感。
二、部分重点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情况
(一)渝快融。致力于通过公共数据的“聚通”帮助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等问题,着力建设“渝快融”企业大数据融资服务平台。一是推进公共数据共享。依托全市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建立“国家—市—区县”三级数据共享体系,推动公共数据“按需归集、应归尽归”,构建部门、业务、数据全覆盖的统一数据目录,建立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形成数据目录“一本账”,编目公共数据20340类,形成共享数据目录10491类和开放数据目录5603类。二是优化数据服务质量。建设金融服务主题数据库,截至2023年3月末,已汇聚60个部门841类数据(其中631类涉企业数据,193类涉企业主及关联担保人等个人数据,17类涉资产数据),有力支撑“渝快融”开展企业融资服务。三是提升应用服务创新。在“渝快融”建立“融资、融策、融数、融信、融智”产品体系,面向企业提供金融贷款超市、惠企政策、客户画像、精准营销、监控预警等服务,实现对贷前、贷中、贷后功能全覆盖。
(二)金渝网。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大力推动建设中西部第一个“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金融综合服务网—“金渝网”。一是提升连接效率。“金渝网”以重庆银保监局为中心节点,各市级部门、银行保险机构仅需一条专线即可实现政银保一网联通,接入后联通率将由原来的不足5%提高到100%,每年专线连接成本下降90%以上。二是拓宽联通范围。“金渝网”已接入我市全部银行保险机构及网点,已与电子政务、发展改革、政务大数据、乡村振兴等13个行政主管部门实现互联,并成功跨省联通四川锦程消费金融公司,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川渝通办”工作提质增效。三是创新建设理念。“金渝网”在与市级部门构建多跨协同的工作机制上,实现了全市银行保险机构底层操作数据全量采集,颗粒度达到交易级、账户级,并着力开展政务、金融信息共享,深挖数据潜力,深耕流程再造。截至目前,已在电子政务、民政帮扶、资金监管、不动产抵质押、融资对接等领域开展银保业务协同。
(三)巴巴实。“巴巴实”企业服务云平台是由巴南区大数据发展局负责建设,重庆誉企服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平台集成了75个区级涉企服务部门,推出700多项涉企服务事项,业务覆盖包括融资、供需采购、政策服务、人才咨询、财税服务等。平台以风险补偿资金为杠杠,利用涉企公共数据,与金融机构合作,截至2023年3月末,平台已注册用户50297家,合作金融机构29家,发布金融产品75款,授信金额5.1亿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全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统筹下,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以数字重庆建设为契机推进金融服务体系数字化提升。
一是推进统一金融服务主题数据库建设。在全市数字平台底座下,持续推进金融专题数据库建设。协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数据治理,完善涉企和个人数据梳理,更新金融服务主题数据库数据目录,提炼优化分类标签和归纳整合数据字段。持续通过金融监管部门对接金融机构需求,精准数据支撑,赋能金融服务数字化提升。
二是推进统一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在数字重庆建设蓝图下,打造数字化金融服务“一张网”,运用好“金渝网”等基础设施平台,推动实现综合金融服务一网联通、基础金融服务一网通办、政务数据一网归集、用户管理一网统一,强化“信用评价、融资对接、企业增信、监督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金融“一件事一次办”,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效能。
三是推动全市金融产品创新。实施金融产品创新“五个一”行动,引导全市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金融科技应用,着力开发更多线上化、数字化创新金融产品,广泛深度触达医疗、交通、社保、文旅、消费等各类场景,不断丰富多跨协同的金融服务新范式,增强金融服务便捷可得性,提升群众美好生活新感受。
此答复函已经阮路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3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