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市政协第六届第一次会议第078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民盟市委会:

贵单位在市政协六届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以数字经济升级为抓手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第0784号)收悉。针对提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局领导亲自带队,实地调研走访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度小满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组织相关金融机构召开了专题会议,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市大数据发展局、人行重庆营管部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市高度重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相关工作,不断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改革,大力推动人民币数字化,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培育和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加强人才培训和引进,培养数字经济专业人才,赋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我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情况

(一)持续完善政策体系,丰富政策配套措施。

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全市金融机构加快基于“ABCDI”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印发《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若干政策》,从优化消费领域金融服务、人才引进培养等23项措施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印发《数字人民币重庆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增强重庆金融资源配置能力、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出台金融支持消费恢复“14条”,推动银行、汽车金融、消费金融、小贷等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持续加大消费类信用贷款投放。

(二)加快数字金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一是建立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探索将金融科技标准制定、宣传、应用实施等情况进行量化,完善金融科技标准化水平评价体系,建立金融科技标准认证采信机制。筹建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打造金融科技产品、服务、管理认证集体,提供金融科技认证及金融标准化服务。组建重庆市金融大数据服务中心,推动金融与其他行业领域数据资源的对接,建立健全数据融合应用机制和数据安全保护制度。出台数据融合应用标准规范,实现全市公共服务领域数据、金融机构交易数据、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数据深度利用。构建跨地域数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打通数据 “孤岛”,夯实金融科技创新的数据基础。

二是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积极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工作,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安全、高效的银行结算账户服务,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共有工行、中行的40个营业网点参加试点工作。开展跨境人民币“首办户”专项行动,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覆盖面;开发跨境人民币“一码通”线上服务平台,打通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2022年,全市2712家企业发生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同比多805家;全市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达到3260亿元,同比增长67.9%,结算量居中西部第1位。

三是推广数字人民币提升消费吸引力。数字人民币发挥着精准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积极作用,通过推广数字人民币提升消费“引力”。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政务缴费等领域形成一批涵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建立通用场景10大类、特色场景6大类,共计16大类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通过金融助力有力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四是深化外汇改革创新试点。持续深化国家外汇管理局优化外汇管理、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系列举措,支持和引导辖内银行将放宽出口待核查账户开立、便利外汇业务使用电子单证等多项稳外贸措施红利惠及更多企业,并指导银行探索在线化、无纸化等方式审核电子单证办理跨境结算业务。推动重庆在中西部地区首家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对外投资试点(QDLP试点),目前中基协已备案通过2家新加坡背景的外资基金管理企业参与试点,累计汇出8080万元港币。

(三)加强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强化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培育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等措施加强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我市创新人才高度集聚的现代数字产业体系,全面增强我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内生动力,积极争取成立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围绕“引、育、留、用、转”功能为数字经济人才提供服务。目前,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已形成市级与北碚、巴南、永川、两江新区分市场的“1+4”格局,开展数字经济人才引进活动40余场、引进2000余人,靶向推荐数字经济急需紧缺人才600余人次,开展数字技能人才培训5万余人次,数字技能类职业(工种)评价4000余人次,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90余人次,全市数字技能人才总量达60余万人。

(四)加大金融支持消费力度,推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消费金融高地。

一是举办高标准会议。办好智博会聚焦打造“智慧城市”,吸引科技企业重点围绕ARVRMR等场景,引入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元宇宙产业资源落地重庆。举办中新金融峰会消费金融专题论坛,结合重庆市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国家战略,邀请全国50多家金融机构负责人、金融专家学者来渝深入探讨金融促消费、扩内需、振信心的多样举措、有效路径和扎实成果。该项活动获得人民日报、央广网、新华社、重庆发布、光明日报、华龙网等中央和对方媒体专题报道,有效提高重庆消费金融领域在全国的影响力。

二是促进资金投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消费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233月末,全市银行业非住房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9378.53亿元,同比增长 13.4%;银行消费贷款余额达7444.57亿元,同比增长7.7% ;汽车金融公司个人消费贷款余额675亿元,同比增长3.71%;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1934亿元,同比增长44%

三是创新产品丰富场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医学养”等细分领域,推动金融机构联合优质汽车经销商、家装商户及社区商户等创新拓展线上汽车、家装等消费场景,大力开发推广“安逸花乡村振兴专区”“随星借”“长安新享贷”等有效贴合各类场景需求金融产品。如,马上消金自主研发消费全业务流程,推出“马上绿洲”公益项目;小米消金近20%贷款投放在重庆,有力支持了本地消费市场发展;蚂蚁消金开业至今累计放款1亿笔以上、放款金额突破1180亿元,累计服务约1亿人,有效带动居民消费增长。

四是引导金融机构减费让利。加大引导力度,推动金融机构通过适当降低利率、减免手续费和信用卡违约罚息、延期还本付息等方式,减轻消费者消费压力,鼓励支持消费。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当前线上消费贷款年化利率低至3.75%,线下消费贷款年化利率低至3.6%,处于历史低位。推动中国银联重庆分公司提升金融助力消费能级,截至2022年末,全市发行银联卡2.06亿张,其中信用卡3036.15万张、借记卡1.76亿张。入驻重庆非银行支付机构32家,为重庆3200万持卡用户、37万商户提供便捷、安全支付结算服务。2022年全年,全市银联网络跨行清算交易笔数23653.6万笔、交易金额8138.8亿元。

五是积极打造我市消费金融高地建设。将消费金融高地建设纳入我局主题调研,成立由银行、消金公司组成的调研小组,召开消费金融专题研讨会,围绕消费金融结构不优、消费者保护需要加强等方面着手,研究提出我市建设消费金融高地的路径抓手和政策举措,推动消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业务规模扩展、产品创新,打造重庆消费金融影响力和标识度。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习近平主席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并强调“中国将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一步明确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贵单位提出的宝贵建议非常中肯,对我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商务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若干政策》及《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贵单位提出的建议,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

(一)夯实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宣传推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进一步推广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工作,积极推动试行跨境金融、贸易投资领域便利化政策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推进重庆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建设。以数字人民币试点为契机,充分运用数字人民币高效便捷、普惠民生、服务经济的优势,不断增强重庆金融资源配置能力、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市建设,全面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金融科技标准化建设,推动消费金融的数字化智能化研发运用,大力开展金融科技领域标准编制及认证,构建高质量发展科技引擎,推动金融科技专利数量增长。

(二)优化数字经济人才政策。加大激励数字经济人才力度,深化数字经济人才“引育留用转”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区县市场建设,筹备成立重庆市数字经济人才联盟;健全高校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体系引导高校加大各类数字人才培养力度,健全数字技能职业培训体系,强化产学研协作培养数字经济人才;加强人才服务,为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人才发放英才卡享受优惠服务,落实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办法,营造良好人才环境,为我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三)督促金融机构加大消费支持力度。一是创新特色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机构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直播经济,开创“产品+场景”、“产品+行业”、“产品+商圈”、“产品+消费节”、“产品+直播”等模式,实现全场景产品创新和服务,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二是继续减费让利提振消费活力。引导金融机构向集团总部争取资金资源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和优惠力度,通过派发文旅消费券酒店优惠卡等优惠礼包、补贴商户、减免利息等方式,全方位提振消费活力,助力我市消费市场回补。

(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消费金融高地。力争到2027年基本建设成为消费金融机构集聚地、产品创新地、科技示范地,保持消费金融机构的数量、资产、业务规模、数字化水平全国领先,推动建立蚂蚁消费金融总部,树立12家全国性标杆性的消费金融专营机构,助力促销费扩内需。推动建立消费金融专家人才库,发挥全国首个打击金融黑产联盟作用,开展“金融知识便利店”宣传活动,构建理性、良好的消费金融发展环境。

此复函已经市金融监管局阮路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贵单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