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市政协第六届一次会议第1165号 提案的复函
周孝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与市经济信息委、人行重庆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重庆证监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加快信用担保制度建设。一是出台《产融互动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支持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发展十二条措施》、《重庆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技改专项贷”实施方案(2023—2027年)》、《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付力度的通知>的通知》(渝银发〔2022〕96号)等政策文件,引导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加大对技术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降低其融资成本。二是完善融资担保制度建设,面向小微企业,覆盖所有区县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强与市财政局、人行、银保监局等部门的横向协作,搭建“国担基金+市再担保机构+辖内融资担保机构”三层纵向组织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网。
(二)进一步提高政策优惠度,拓展间接融资渠道。一是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全市发放再贷款再贴现资金857亿元,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10.1万户。专项再贷款政策撬动投放科技创新贷款244.4亿元、交通物流贷款37亿元、设备更新改造贷款48.5亿元、支持煤电企业购煤和技改升级贷款25亿元、碳减排贷款42亿元。二是推动减费让利,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69%、较年初下降0.47个百分点,2020年以来连续三年持续下降。三是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截至6月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029.78亿元,同比增长 20.11%,制造业贷款余额5024.26亿元。
(三)创新中小企业融资产品。一是推进商业价值贷,持续推动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扩容增效,完善中小企业商业价值评价体系,累计帮助8900余家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授信101.37亿元。二是推动知识价值贷,建立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设立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截至6月末,累计为11316家(次)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96.83亿元。三是试点企业抵押增值贷,启动风险共担机制试点,选定南川区、南岸区、梁平区为试点区县,3个试点区县合计发放贷款7664万元。四是推动金融担保产品创新,针对小微企业推出“专精特新保”、“知产保”、“商业价值保”、“商贸保”、“加成保”、“家居保”等系列产品,其中“商业价值保”运行以来,助力中小企业增信,合计帮助3296家企业获得贷款6.6亿元。
(四)发展区域资本市场,加快投融资渠道建设。一是推动民营企业上市,协调解决上市障碍,解决海扶医疗、神州能源等近10家民营拟上市重点企业近20个难题。上半年,我市新增境内民营上市企业5家,首发融资84.5亿元。二是推动发挥重庆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支持创新发展、规范培育上市企业等功能,不断夯实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三是上线“科创资本通”平台,开展全市拟上市企业后备库管理,落地深交所、北交所和全国股份转让系统重庆服务基地。四是推动科创企业对接国内头部股权投资基金,我市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共135家,管理私募基金产品410只,规模1735.15亿元,其中投资于我市185家初创期、成长期企业的在投金额337.07亿元。
(五)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供需端自身建设。一是引导银行机构转变经营理念。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强化差异化监管考核。指导银行将普惠金融类指标在内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调整为10%以上,弱化存款、利润、中间业务指标考核,完善授信尽职免责规定。二是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定《重庆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对中小企业实行清单管理,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管理体制,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下一步工作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要求,我市大力推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实施“智融惠畅”工程,围绕“33618”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规划,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规模,提升金融资源可得性、便利性和持续性,力争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占各项贷款的比重持续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和企业贷款利率保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紧紧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聚焦数字经济、绿色金融、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等行业领域,加快建立完善企业“白名单”和融资需求清单,积极引导银行、小额贷款、商业保理、融资担保等行业持续服务中小企业。
(二)大力推动财金联动。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动成立10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建立健全政府、银行、担保三位一体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二是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发挥,引导政府性机构逐步降低担保费率,实施融资担保降费奖补和绩效奖励,对首贷业务、低费率业务、支小支农占比较高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给予绩效奖补。三是完善助企政策措施,建立《重庆市稳经济政策包》,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轻负担。
(三)加大服务支持力度。一是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组织全市金融机构从数字化、便捷性等方面开展产品服务“赛马比拼”,发布的《重庆金融创新产品手册(2023)》,涵盖140余个金融创新产品。二是推动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优秀案例评选,围绕“见产品、见对象、见模式、见风控、见规模”,征集推广金融机构服务民营小微企业典型案例,组织金融机构开展进重点行业、进园区、进企业等活动,提高中小企业金融覆盖率和获得感。三是加快融资服务平台迭代,持续推动“渝普金链”“长江渝融通”“金渝网”等融资服务平台迭代升级融合,提高数字金融服务水平。
(四)持续优化资本市场助力。一是开展上市机制改革,研究制定《企业上市“千里马”行动实施方案》,探索企业上市赛马比拼机制,上半年新增64家拟上市入库企业,总数达535家。二是落实《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建立符合中小企业需求和特点的分层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管理咨询、培训交流、政策对接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引导我市私募基金管理人“投早、投小、投科技”,加强投后赋能和增值服务,探索“债权+股权”新型投贷联动融资模式,探索拓宽私募基金投资退出渠道,吸引更多优质私募机构在我市聚集,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融智支持。四是指导重庆股份转让中心紧抓创新试点契机,探索服务中小企业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发挥融资功能,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五)持续优化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环境。一是加快修订《重庆市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持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服务能力,不断丰富完善财政、税金、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推动更多暖企惠企利企政策落地见效,营造“如鱼得水”的暖企环境。二是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市、区(县)公共服务“一张网”,广范汇聚中小企业政策和服务等信息,以服务促发展,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三是持续推动贷款中介整治,与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市委网信办、市通信管理局等部门成立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现场检查行动小组,持续整治冒充银行机构虚假宣传,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此复函已经阮路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3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