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彦㛃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金融服务措施的建议》(第1061号)收悉。经与市农业农村委、人行重庆市分行、重庆金融监管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初步建立政策体系,强化支持引导
我市已成立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以下简称“食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每月召开专题会议调度推进,出台“黄金10条”“金融10条”等政策措施,构建全市食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全力实施农产品加工“双百”企业培育计划,2023年、2024年分别兑现贷款贴息补贴1亿元、0.8亿元。2024年,财政补助资金支持食农产业超过10亿元。
(二)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创新担保服务
我市依托“长江渝融通”“信易贷·渝惠融”等平台,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精准支持力度。引导银行机构陆续推出“渝快振兴贷”“活体智慧贷”等产品,解决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的融资难题。推动银行机构与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开展“见贷即担”“见担即贷”批量担保业务合作。截至2024年末,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实现食农项目在保余额17.9亿元、同比增长8.96%。
(三)强化私募基金投资,优化行业生态
我市食农产业基金按照“FOF”母基金模式进行运作,通过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专注于服务全市食农产业优质企业,认缴规模30亿元,已投资子基金6只,总体规模49.87亿元。已投资麻爪爪、佩姐火锅等重庆项目4个,总金额5.4亿元,签约熊猫精酿、皇家小虎项目2个,总投资约21亿元。
(四)稳步拓展融资渠道,增加金融供给
我市针对重点食农产业链,建立“1+N”金融服务机制,梳理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市场主体名单,定期推介给银行开展金融服务对接。鼓励地方法人银行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加大对中小经营主体支持力度。推广“核心企业+农户+合作社”供应链模式,依托核心企业信用为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截至2024年末,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余额165.18亿元,同比增长4.06%。
通过上述工作措施,我市食农产业实现了较好发展,2024年,全市食农产业实现产值2670.2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912.3亿元,同比增长2.9%。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继续发挥我市食农产业专班统筹协调作用,每月召开专题会议调度推进。完善各部门细化措施方案,将支持食农产业的“黄金10条”“金融10条”落到实处。建立健全“一网四库”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开展“入园进企”技术帮扶活动,实施“整园授信”模式,对食农产业园区建设、企业发展给予全方位资金支持。
(二)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试点,盘活农村资产。探索奶牛、生猪等活体资产抵押贷款,解决生物资产抵押难题。优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食农产业体系支撑,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协同”的“银政保担”融资担保体系,明确政府、银行、保险、担保风险分担比例。
(三)进一步引导基金赋能食农产业发展。加快升级食品母基金“募投管退”管理模式,做好全市食农产业投资服务,尝试探索在各区县设立初始规模1亿元左右的食农产业子基金,专注服务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减轻区县出资压力,后续可根据项目投资情况提升基金规模。
(四)进一步畅通食农企业融资渠道。打通“政银企”多方对接渠道,对全市特色食农产业集群情况开展详细摸排,形成重点项目清单,引导金融机构制定专项服务方案,逐户开展精准营销。指导银行将食农产业类企业纳入积极支持类别,加大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力度,让利食农产业领域优质企业。
此答复函已经市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周和华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中共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4月18日
联 系 人:单宇阳
联系电话:67572017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