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2025-00016 [ 发文字号 ]渝委金议〔2025〕8号 [ 发布机构 ]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 成文日期 ]2025-07-29 [ 发布日期 ]2025-07-29 [ 体裁分类 ]人大建议办理 [ 有效性 ]

中共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098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李及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重庆数字担保建设的建议》(第1098号)收悉,经与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共同研究办理。关于推进重庆数字担保建设事项正在研究解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融资担保行业数字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办高度重视科技赋能行业发展,积极引导推动融资担保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提升行业数字化建设水平。

(一)建设全市金融数字化应用平台。我办目前正在打造“渝金通”金融大脑,囊括了融资担保在内的金融发展、金融服务等5个核心业务。在场景建设方面,集成了包括“金渝新”、“长江渝融通”、“信易贷”等在内市级金融服务应用。在数据共享与整合方面,与成渝金融法院携手共建了“金融司法”专题库,为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提供便捷高效的数据服务;与人民银行重庆分行联合构建了经济运行决策指标库;与金融机构共同建设了基于党建统领的金融行业数据库,提升金融行业数据归集率。在智能化服务方面,“渝金通”设计了“小渝”智能客服、政策解读智能体、智能数据问答等智能服务,全方位覆盖渝金通各类用户使用场景,让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在制度创新方面,构建了“1+3+4+5”制度体系,即1个统筹管理办法、3类用户操作手册、4项管理规范细则、5项业务协同操作规程。

(二)建设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应用。我办目前正在打造“渝金盾”风险大脑,应用集成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地方金融风险防控、金融运行管理3个核心业务,以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全链路管理为线条,形成“地方金融风险监测、地方金融风险识别研判、地方金融风险处置化解、地方金融风险防控成效考核与复盘管理”4个一级场景和14个二级场景。应用全面融入数字重庆“1361”总体框架,基于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建设,通过三级治理中心和基层智治体系实现业务跨部门跨层级贯通协同流转,实现8类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业态全覆盖,涵盖防非打非、单体企业金融风险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3类地方金融风险防范业务,着力提升地方金融协同监管能力、非现场监管能力、风险闭环管控能力三大基本能力,实现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和金融风险防控的数智化转型。数据归集及共享方面,应用已编目归集50类数据,通过批量和接口方式全量共享,接口共享数据共被调用776万次,赋能应用场景8个;多跨事件贯通方面,累计配置10个高频多跨智能预案,已全部在全市41个区县贯通运行。

(三)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于2022年成功接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数字化平台,上线直担SaaS业务系统,目前已涵盖受理尽调、业务审批、签约管理、反担保管理、放款确认、大数据风控智能辅助、代偿追偿、核销管理等全流程,覆盖传统业务、批量业务、总对总业务全业务类型,实现了项目备案全口径、全流程、全线上办理。业务系统提供了实现了体系合作业务的无缝对接和一体化、标准化管理,同时大量节省系统重复开发和数据对接的成本2024年,我市成为全国首批三家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数字化平台省级数据分中心建设试点省市之一。再担保公司自主研发“渝政融担”云平台,帮助体系合作担保机构拓展获客渠道和高效开展业务, 并通过升级平台搭载“四库全书”,将原本只服务体系合作机构的平台进行扩面,实现前端为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入口,后端服务平台自动精准传达客户需求至对应担保机构,为客户和担保机构打造一个便捷高效的服务闭环。通过数字化赋能,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持续发挥政策性功能,截至2024年末,全市政府性融担保机构直接融资担保年化综合费率低至0.83%

(四)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不断推进数字化赋能。我市头部商业融资担保机构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批量化业务系统、大数据风控系统,在数字金融领域处于全国同业第一梯队。如三峡担保集团在行业内推出首款线上综合业务服务应用“三峡担保APP/小程序”,架起互动数字化桥梁,客户可在线办理业务申请、进度查询、电子签约等服务,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切实提升客户移动办理业务的便捷性和金融服务获得感,同时自主研发智慧电子保函SaaS平台,成功接入全国25家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1.2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线上电子保函服务,累计节约保证金405.8亿元。同时其“决策引擎”智能化建设项目成功构建智能风控引擎系统,通过整合工商数据、司法信息、发票记录、征信报告等多维度大数据资源,以及基于内部风控管理要求,重点完成产品的智能化风控模型设计工作,实现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应用与系统部署。该系统的建成标志着三峡担保业务向全流程智能化转型,不仅实现担保产品的自动化审批,更显著提升业务审批效率。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推动提升融资担保数字化服务能力。会同市大数据局依托“渝快办”迭代优化、“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建设,加强对融资担保“一件事”服务窗口开通上线的研究论证。会同市大数据局依托建立的部门业务系统打通、APP整合等相关工作机制,强化技术支撑、AI赋能,加强直担SaaS系统、市级融资担保公司自研系统和其他融资担保公司系统的集成应用可行性研究,推动融资担保“一张网”全流程高效运行,助力担保数字化,响应企业群众需求。

(二)高标准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渝金通”金融大脑。运用数智赋能,覆盖包括融资担保在内的金融全业态,服务企业全周期。到2025年底,全市数智金融大脑初步建成,数字金融运行管理、机构数字化转型、KPI任务承接迭代等机制基本建立,1个部门驾驶舱、“渝金通”等2大应用、“金融服务”等3类综合场景、“金融服务多跨协同”等5项基本能力的“1234”整体架构初步形成。金融机构全面接入,金融服务应用融汇贯通,20余个金融数字化场景改革集成,数字金融生态发展面上成型。

(三)指导推动融资担保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高水平建设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数字化平台重庆数据分中心,打造多元化、一站式、低成本融资担保服务解决方案,不断强化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继续推动担保业务线上化、批量化、场景化,更好为民营小微企业、“三农”主体提供低门槛、低成本、便利化的融资担保服务。

此答复函已经周和华常务副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中共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2025417

    

联 系 人:王川东

联系电话:67572071

邮政编码4011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