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2025-00017 [ 发文字号 ]渝委金议〔2025〕13号 [ 发布机构 ]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 成文日期 ]2025-06-25 [ 发布日期 ]2025-06-25 [ 体裁分类 ]政协提案办理 [ 有效性 ]

中共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200号提案答复的函

阮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发展数字金融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200号)收悉经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人行重庆市分行、重庆证监局、市大数据发展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动金融科技产业稳步发展。3年,我市金融科技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经营状况基本良好。一是资产规模逐年上升资产总额由235.01亿元上升至497.53亿元,增长111.7%,净资产由190.54亿元上升至371.55亿元,增长94.9%。二是助贷业务稳健发展2024年度,5家金融科技公司开展助贷业务,共计助贷放款31344.96亿元,贷款余9031.93亿元。助贷业务整体运营良好,未出现合规投诉风险。三是产业服务持续优化指导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持续发挥产业引领作用,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产品认证、银行业网点服务认证、机房动力认证、金融科技产品创新评估等全方位服务。

(二)推进机构数字化变革转型。一是引导金融机构数字化基础建设,加快对AI大模型的部署应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例如西南证券、中信建投期货运用大语言模型研发合规辅助分析系统,提升合规管理质效,积极推进DeepSeek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部署运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开户、结算、追保、外呼等各业务环节应用,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为操作风险。二是加速推进金融服务重大战略。积极推进基于区块链的航运贸易金融服务工作,推动金融机构开展“跨境易融”数字金融服务业务试点,提高外贸出口企业的融资便利性。三是持续强化数字化转型培训交流。2024年,市银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全辖数字化转型培训,覆盖辖内银行机构超60家次;开展数字化转型课题研究,辖内23家金融机构累计申报课题50余个,其中评选立项课题近20个。

(三)厚植数字金融人才土壤。一是出台《关于印发〈重庆市紧缺型数字金融人才目录〉的通知》,构建紧缺型数字金融人才分类体系,搭建紧缺型数字金融人才引进“常态化+集中式”绿色通道,完善紧缺型数字金融人才优先培育机制,增强紧缺型数字金融人才支持激励。二是出台《关于印发〈重庆市引进高端金融人才实施方案(20232025)〉通知》,加快推动“百名高端金融人才引进计划”,明确引进高端金融人才入选标准、入选办法和工作流程。三是组织开展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劳动竞赛20248月,中国金融工会重庆工作委员会联合重庆市银行业协会、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开展2024年重庆市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数据治理)劳动和技能竞赛”,从59家参赛银行保险机构中评选出37家获奖机构,助力数字金融人才培育,助推数字重庆建设。

(四)提升数字金融监管能级。一是加快监管应用建设,市委金融办牵头建设“经济•地方金融综合智管”应用,通过三级治理中心和基层智治体系实现业务跨部门跨层级贯通协同流转,实现8类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业态全覆盖,涵盖防非打非、单体企业金融风险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3类地方金融风险防范业务,着力提升地方金融协同监管能力、非现场监管能力、闭环管控能力三大基本能力,实现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和金融风险防控的数智化转型。二是数字赋能打击金融黑灰产,重庆金融监管局指导金融机构成立全国首个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通过“信息共享+科技+协助”模式,构建覆盖预防、打击、治理全链路防控体系,打破金融机构间信息壁垒,形成行业共治格局。20243上线全国首个黑产预警防范平台,导入黑灰产数据10万余条,接入机构20余家,协助公安机关受理非法代理维权案件600余起,预警电信诈骗案件130余万起。

(五)搭建数字信用体系基础。一是构建“一体建设、两级管理、三级贯通”的公共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形成横向联通100余个市级部门、中央在渝机构、公共企事业单位,向下全覆盖纵贯41区(县)、1031个乡镇(街道),向外打通四川省的一体化数据资源底座,支持数据处理者安全、依法、合规开发利用数据,依托700余类公共数据资源,开展模型训练与科技成果转化,形成金融、交通等领域10余款数据模型产品。二是建成并上线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重庆站),以信用信息共享与大数据开发应用为基础,充分挖掘信用信息价值,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截至2024年末,信用信息归集量超2亿条,依法依规向全市71家中资商业银行提供信用信息查询和信用报告下载服务,信用信息查询量超4000万次,助力超40万市场主体融资授信超2000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建圈强链。继续培育创新型金融科技企业集群,打造更多高能级“链主”企业,继续招引法人金融机构(组织)、大型科技企业来渝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或数据或研发中心,促进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发展,深挖互联网助贷业务全产业链价值,提高助贷业务本地化替代率,推广对公快捷放款及银行直连代扣还款助贷支付模式,加大我市资金沉淀,提升我市在全国的清结算业务规模。

(二)提升机构数字化转型质量。以《〈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任务分解方案》及《2025年重庆市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渝银发〔202525 号文印发)为指引,系统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从加强战略规划和组织管理、强化数字技术支撑能力、夯实数据治理与融合应用能力基础、建设数字金融服务生态、提升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出16项重点工作任务。

(三)丰富数字金融服务场景。加快打造“渝金通”金融大脑,与“金渝网”“长江渝融通”等外部应用实现贯通,推动金融侧数据归集共享,进一步促进金融大脑与产业大脑数据深度交互,提升资金链与产业链全方位协同,通过构建全周期、多渠道、数智化、可定制的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产融发展标志性场景。

(四)构建数字金融良好生态。一是持续推进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争取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力争在渝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填补西部地区空白,增强西部金融中心要素支撑。二是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建立数字金融人才引进常态化服务机制,针对性提供高质量的政策咨询和综合协调服务,积极组织搭建向金融机构推荐人才的快速通道。

此复函已经市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周和华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中共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2025425

人:骆昱坤

联系电话:6339198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