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金融支持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力度的建议》(第0629号)收悉。经与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生物医药股权投资体系初步形成
加快打造西部股权投资基金发展高地,出台私募基金投资科技型企业奖励政策,建立了适合基金投资的“项目库”。截至目前,市级国有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生物医药类专项基金7只,合计规模64.07亿元,已投资13家企业,实际投资额5.01亿元,其中重庆本地企业4家,合计金额2.78亿元。
(二)推动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成效良好
大力实施企业上市“千里马”行动,通过育苗、清障、赋能、培优等机制,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截至目前,我市78家境内上市企业中有生物医药企业11家,占比14.1%,是占比最高的细分领域,总市值达1200亿元。同时,我市还将41家生物医药企业纳入市级拟上市后备库培育。
(三)支持生物医药技术改造力度加强
优化完善“技改专项贷”政策举措,扩大贴息支持范围,降低贴息门槛。获得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投资补助奖励的项目,可同时申报“技改专项贷”贴息。截至2025年2月,生物医药企业签订“技改专项贷”合同17个、金额14.53亿元,实际发放“技改专项贷”14比、金额4.86亿元,有效支持了产业技术革新。
(四)支持国际生物城建设全面开花
支持巴南区和市内外优质资本在国际生物城共同设立南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10个项目,落地9个项目,涉及资金6.79亿元。引导金融机构累计向生物城企业提供各类融资20笔,金额共计24.41亿元,其中银行信贷资金支持12笔,保险风险保障支持5笔,融资担保支持1笔,股权融资支持2笔。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根据生物医药企业发展阶段和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一)支持初创期生物医药企业成长壮大
一是加快形成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抓住国家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机遇,在工银、中银等AIC基金落地后,积极向其推荐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争取开展股权投资。二是加大与清科、高瓴、深创投等头部机构对接力度,梳理政策和服务优势,依托我市32只政府投资母基金优势,争取更多机构来渝设立生物医药子基金,加强生物医药产业的培育孵化。三是发挥种子基金功能,推动高水平生物医药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促进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在渝商业化、产业化。四是鼓励巴南区和市内外优质资本共建医药健康产业基金,立足国际生物城资源禀赋,招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
(二)丰富成长期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模式
一是引导银行机构结合自身定位和优势开展信贷服务,通过技改贷、知识产权贷等途径为早中期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授信服务,满足企业在研发投入、采购支付、日常经营周转等多方面资金需求。二是鼓励融资租赁机构提升金融服务设备更新质效,灵活采用直租、回租、经营租赁等多种形式,促进设备“生产者”和“使用者”有机连接,更好满足企业设备更新需求。三是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等险种,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软件首版次质量安全保险运行机制,为促进生物医药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有效风险保障。四是鼓励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通过中征平台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推广运用标准化票据,提高生物医药企业金融服务覆盖率。
(三)提升成熟期生物医药企业金融服务适配性
一是持续实施企业上市“千里马”行动,对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库的43家生物医药企业进行重点跟踪,对康刻尔制药、精准生物、植恩生物等6家重点后备企业加强上市指导服务,加速企业上市融资步伐。二是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引导我市11家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协同效应,推动产业升级。三是创新债券融资模式,支持成熟期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发行产业债、科创债、ABS等债务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四是开发新型信贷产品,引导金融机构研发 “渝链贷”等弱确权供应链融资产品,对参与试点的链主企业,按其实际促进贷款额的5 ‰、单户最高不超过1 0 0万元给予奖励。
此复函已经周和华副主任(分管日常)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中共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4月2日
联 系 人:张卓亚
联系电话:6339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