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2025-00022 [ 发文字号 ] [ 发布机构 ]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 成文日期 ]2025-07-28 [ 发布日期 ]2025-07-28 [ 体裁分类 ]政协提案办理 [ 有效性 ]

中共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207号提案答复的函

王煜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协同立法机制的建议》(第1207号)收悉。经与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重庆金融监管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对做好科技金融文章提出明确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近年来,我市立足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把发展科技金融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围绕满足科技型企业发展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金融需求,着力构建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支撑体系,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取得了初步成效。股权投资逐步完善在投科创企业数量20246月末达到816近两年增长了50%以上信贷服务体系逐步深化加大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46月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6950亿元、同比增长42.4%。创新服务科技型企业的信贷产品达到100余款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累计1.3万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36.46亿元。三是利用资本市场发展成效良好年新增的15家境内上市公司均为科技型企业域性股权市场创新深入推进。获批开展全国第2个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落地建设沪、深、北三大交易所重庆基地,面向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融智服务,已成功推动27家企业上市

二、法治协同开展情况

近年来,围绕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我市积极探索区域协同立法,及时出台《川渝人大法制工作机构协同立法工作办法》,明确专班推进立法、日常沟通联络、联合实地调研、立法计划编制情况适时通报等工作机制,为协同立法奠定了制度基础。

推动出台《重庆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

一是《重庆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作为川渝首个科技创新领域立法协同项目,已形成文本初稿,正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条例紧扣“国家所需、重庆所能”,吸收2022年以来国家和我市科技创新政策与发展经验,通过构建要素集聚、主体培育、人才发展、生态优化四大体系,形成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持续创新动能。三是条例在草案起草过程中,通过开展川渝联合调研、联合论证等方式,发现并分析川渝两地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以立法形式提出优化改善举措,共同推进立法工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推动出台《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一是市知识产权局在起草《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过程中,多次赴四川开展调研交流,加强沟通协商,互学互鉴,共同研究需要协同立法解决的矛盾焦点问题,尽量确保条例文本部分内容与四川的法规条文保持标准一致。二是条例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保险等融资担保服务,扩大知识产权融资担保规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知识产权信贷支持力度。三是条例推动金融机构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适应知识产权特点的评价体系,完善风险预防、分担及评估、质押财产处置机制,探索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新型合作模式,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推动出台《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一是条例专条就金融监管协作进行规定,加强重庆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工作的交流,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部署,建立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合作机制,完善区域金融风险监测体系,促进各类金融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二是条例服务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章节中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投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提供符合重庆产业发展需求的金融服务,建立高质量的特色金融服务体系。三是条例在起草调研过程中,赴四川省学习金融服务科技企业等先进经验做法,为建设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四)支持渝科技金融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一是重庆金融监管局联合重庆市、四川省两地的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及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印发了《川渝科技金融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该方案围绕创新科技信贷融资产品、设立科技金融专业机构、探索联合授信新机制、强化科技保险保障服务功能以及建立科技金融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提出了19条具体实施举措。二是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会议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金融领域“五项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要积极开展科创金融先行先试,加大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协同举办“成渝创投大会”等科技金融对接活动,建立科技金融创新共同体,深化科创金融服务。三是出台《关于印发重庆市迭代优化“技改专项贷”二十条政策措施(2024-2027年)的通知》《关于印发<重庆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方案(2023-2027>的通知》《关于印发重庆市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政策措施的通知》《重庆市种子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提升科技金融专项资源配置,强化重点产业集群金融服务,加强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我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牵引下,推进科技金融改革,不断强化科技金融法治建设,但也存在立法主体协同不足、地方性法规缺位、内容分散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意见建议,持续深化川渝、成渝立法交流互鉴,高效推进科技金融领域的协同立法。

一是健全完善协同立法制度机制。围绕科技金融协同立法,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深化长效联席机制,构建法规起草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深入成渝两地开展广泛调研、广泛征求协同区域内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原汁原味”的立法建议。二是加快推动出台相关立法。协同推动《重庆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出台,起草部门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协同四川省的科技、知识产权、金融监管等部门单位,进一步修改完善条例草案文本,有序推进立法工作。三是强化科技金融主体协同支持。推动成渝两地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为创新主体提供多元融资渠道,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健全科技保险政策和科技信用评价体系,加大种子基金投资力度,优化信贷风险分担机制,打造一批西部领先的科技专营机构四是完善科技金融协同立法配套保障。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法规动态协同清理机制,规范审查机制,确保法律规范体系的协调统一。与高校、实验室、智库等加强合作,对涉及科技金融重大疑难问题,开展专项研究,提升科技金融立法科学性和专业性。

    此复函已经市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和华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中共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2025427

人:彭刚

联系电话:631517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