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2025-00026 [ 发文字号 ]渝委金议〔2025〕9号 [ 发布机构 ]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 成文日期 ]2025-07-30 [ 发布日期 ]2025-07-30 [ 体裁分类 ]政协提案办理 [ 有效性 ]

中共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政协第六届重庆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201号提案答复的函

致公党市委会 :

你们提出的《关于构建特色优势金融体系更好发挥西部金融中心作用的建议》(第1201号)收悉。经与重庆金融监管局、人行重庆市分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委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金融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智融惠畅”工程为主抓手,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抓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建设,推动金融综合实力提升。积极引进市内外金融机构,推动银行互联网贷款运营中心、数字化业务运行中心等新机构落地,全市各类总部机构30家。围绕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627家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挂牌开展AIC股权投资扩大试点召开中西部首个并购重组对接会、中国股权投资年会,20家头部投资机构、233家上市公司赴重庆对接合作2024年全市金融业资产规模达到8.9万亿元、增长6.2%,贷款规模首次迈上6万亿新台阶。消费金融、小贷公司贷款余额分别位居全国第1和第2位。

二是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推动金融保障重大战略能力提升。积极赋能双城经济圈建设,双圈发展基金、双城增信公司等实体稳定运行,2024年全市银行机构为成渝共建重大项目投放信贷资金超过1200亿元通道金联体成员增至69家,去年全市通道领域融资余额6000亿元,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金融服务链条初步建立。聚焦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搭建绿色项目、气候投融资、绿色建筑等15类项目库、汇集项目超5000个。

三是抓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推动金融服务现代产业体系能力提升。聚焦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印发制造业投融资行动计划、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15条等政策措施,出台科产金一体化、供应链金融、资本助力双招双引等方案,构建制造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深化金融链长金融顾问行业专家服务评价机制绘制现代产业体系资金链图谱,“一链一策”深化专属金融服务,促进“四链”融合发展。开展企业上市“千里马”“首贷破冰”等专项行动,鼓励企业通过私募股权投资、上市挂牌、发债、贷款等方式开展融资,截至2024年底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14.6%

四是抓金融发展“五篇大文章”,推动金融改革开放活力提升。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改革、绿色金融改革,建设“渝金通”金融大脑、“渝金盾”风险大脑信息系统,创新系列金融产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12.5%、连续7量增价降落地全国首支银发产业保险投资基金、全国首单“一带一路”科创绿色公司债获批中西部首个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等5项试点政策,国家区块链跨境金融创新应用试点获评全国十大优秀案例落地央行数字货币桥业务,跨境人民币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结算量居中西部首位。

五是抓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推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构建央地协同全链条金融监管体系银行业拨备覆盖率达到262%银行业不良率、小贷不良率、担保代偿率等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率先实现高风险金融机构动态清零有序稳控困难企业金融债务风险非法集资新立案件案均金额和人数同比大幅下降防范金融风险工作获得国家有关部委高度肯定

你们提出的建议紧贴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实际,缜密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困难问题,充分结合重庆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和金融行业发展形势,特别是发挥地方特色、培育龙头机构、加大对外开放等建议内容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我们将认真学习、积极研究吸纳。

下一步,我办将积极会同重庆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人行重庆市分行等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深入实施“智融惠畅”工程,合力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增强区域金融集聚力和辐射力,稳步提升金融支柱产业地位,保持制造业中长期、科技、绿色和跨境融资等结构性指标快速增长态势,力争到2025年全市金融资产总额达到9.5万亿元。重点把握4个方面任务:

一是服务中心大局,加快构建与“两大定位”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落地的金融服务能力,为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二是突出特色功能,依托地方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面向重点区域,着力完善具有重庆特色和区域辐射力的金融功能,与国内其他金融中心错位发展、相互协同。

三是强化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监管制度、提升监管效能,全面强化金融风险闭环管控,做到让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四是兜牢风险底线,坚持把防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防范应对可能出现的重点增量风险和存量风险,力保金融稳健安全、力撑经济平稳运行、力促社会大局稳定。

重点抓好6个方面具体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持续推动中央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加快引进更多区域性功能性中心,增强油气交易中心能级。鼓励各银行机构用好用足各类政策,多渠道壮大核心资本,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构建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体系构建服务西部地区的基金服务平台,加强种子、天使和VC投资机构培育引进,加力实施企业上市“千里马”计划,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再融资持续推动上市企业扩量提质。

二是全力服务重大战略。争取国家层面更多政策支持进一步赋能双城经济圈建设,引导金融机构为两地合作共建项目投放贷款1000亿元以上。健全绿色低碳转型项目培育、推送和对接机制,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争取更多全国性交易平台、金融机构落地交易系统、灾备中心等设施,重点保障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物资储备和重要产业备份等领域资金需求。

三是全方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围绕服务“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和“416”科技创新布局积极推进科技金融体制改革,构建“股贷债保”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力争年底科技贷款余额达到7800亿元。进一步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健全融资增信和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提高无还本续贷和循环贷款占比。加大对房地产“白名单”信贷投放力度,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合理满足房地产企业融资和居民购房贷款需求,助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四是持续深化金融改革攻坚。结合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整合优化,有序推进国有类金融机构板块整合,推进市属法人银行补充核心资本,建立融资担保资本金持续补充机制,深化村镇银行改革,引导规范地方金融机构提质发展,持续增强地方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积极在消费金融、产业金融方面打造“重庆辨识度”。上线“渝金通”金融大脑,整合对接“金渝网”“信易贷”“长江渝融通”等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到年底前实现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全覆盖,创新推进数字金融发展。

五是切实提升金融开放水平。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支撑推动国家层面出台金融支持通道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围绕产业、贸易、物流等重点领域做好金融保障。推动渝新、渝港金融合作协议落地,建好渝新跨境电商数字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向上争取更多金融开放政策试点。推动金融机构和相关外贸企业有效对接,加大对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海外布局展业企业和生产出口中间品等境内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服务外贸“突围”。

六是坚定不移巩固金融安全底线。继续做好化债降成本等重点任务,持续健全金融风险全链条监管机制。持续开展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等领域金融风险防控行动,加快“空壳”“失联”地方金融组织市场出清。密组织打击非法集资、治理洗钱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加大金融黑产、非法代理维权、非法开展征信业务等打击力度,依托“信用重庆”建设持续优化金融信用环境。

此复函已经市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周和华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中共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2025418

联 系 人:彭松

联系电话:1858025385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