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末,全县绿色贷款余额达52.17亿元,同比增长83.9%,在全市赛马比拼中保持A档。一是用活金融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灵活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广“能源贷”“绿色债券”等特色金融产品,为二甲基砜生产线建设等7个重点项目投放资金8亿元,推动产业低碳转型。二是拓展融资渠道。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环境权益抵质押等方式,落地东部片区新型城镇化等8个绿色项目,建成恺之峰旅游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市级示范工程。新增1家企业纳入上市后备资源库。试点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激活生态资产价值,如桂溪街道西山村通过林地流转发展甜柿产业,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三是优化对接服务。线上依托“长江绿融通”大数据平台归集项目需求,线下通过常态化政银企走访,指导金融机构“一对一”定制融资方案,服务绿色转型项目30余个,为光伏发电、绿色交通等领域发放贷款9.5亿元。